• <xmp id="gmoss">
    <menu id="gmoss"></menu>
    <xmp id="gmoss">
  • <nav id="gmoss"></nav>
    <xmp id="gmoss">
    <nav id="gmoss"></nav>
  • <dd id="gmoss"></dd>
    <menu id="gmoss"><strong id="gmoss"></strong></menu>
  • 疫情下的戰略空軍 | 航空技術

    2020-05-21 00:00:00


    從19年12月份算起,新冠疫情已經持續了半年之久,但是疫情的發展在世界大多數國家依然凌厲。半年的抗疫工作,使建設中國戰略型空軍更為緊迫。


    正在深圳轉運口罩的英國飛機.jpg


    為什么是戰略型空軍呢?

    百度對戰略空軍的解釋是:空天一體、攻防兼備、信息火力一體,能夠以空制空、以空制海、以空制地,全面參與各種作戰形式,能實施遠程反應。


    目前能滿足這兩個條件的,僅有美、俄兩國。雖然中國空軍近幾年取得了較大發展,但遺憾的是,仍然不算是戰略型空軍。


    武漢作為第一個疫情爆發點,國家的反應極為迅速,空軍主力伊爾-76和運-20在第一時間給予了武漢最初的物資應援,并且在后續應援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。而這個速度和靈活程度,其他交通工具遠遠趕不上,這就是大型運輸機和空軍快反能力的最直觀體現。


    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,國外眾多國家也更加依賴我們:作為世界工廠,我們給全世界提供口罩和其他醫療物資。這些也是通過空中運輸實現的。


    運-20大型運輸機.png


    軍隊的執行力和管理要比民眾強上數倍,不僅效率高,對疫情的控制能力也遠非民用體制能比。目前為止,最有效率的仍然是空軍大型運輸機直運,但是并沒有幾個國家擁有這個能力。因此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景象:美軍出動C-17戰略運輸機搶物資;俄羅斯的An-124/225巨型運輸機更是滿世界跑執行運輸任務。而國外民航客機甚至還有飛行員感染新冠無法完成物資運送的情況。


    戰略型空軍的具體要求

    常人看來,戰斗機的作戰能力,就是空軍作戰能力的代表。但事實顯然不是,戰斗機僅僅能代表一直部隊在一定區域內的制空能力,而能不能在想用的時間、想用的地點達到想用隨用的狀態,顯然沒有這么簡單。


    這便扯出了數個重要裝備和基地保障條件:大型/戰略運輸機,預警機/偵察機等戰術、戰略類支援飛機,空中加油機,戰略進攻型空中力量,空軍基地的分布。


    安-124大型運輸機.png


    我們在戰斗機數量、質量,預警/偵察機質量、數量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,遠程攻擊機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,但是在剩下的幾個方面仍然差距甚遠:


    空軍伊爾-76數量不到30架,運-20有望在今年達到30架左右,但是這個60架的數量,距離美俄差距還是太遠了,而且還沒有一型合格的戰略型運輸機。在任一5000公里的距離上,我們甚至沒有能力投送一只團級別的重裝部隊。這個能力放在國內民用緊急事件上勉強夠用,但是如果距離擴大至緊急狀態下的國外撤僑、經濟利益保護乃至突發性戰爭事件,就遠遠不夠了。


    加油能力則是進攻型空軍的倍增器。美國數次戰爭中都有本土起飛,直飛萬里之外轟炸目標并返回的案例;空軍強國以色列也有千里奔襲拯救被壓人質的教科書式騷操作。這都是在其強大的空中加油機機隊保障下實現的,雖然一只這樣的機隊,耗費巨大,但是在靈活的作戰表現效果上,完全值得。


    戰略空軍意義重大.png


    當然,如果僅以更實用的救災、撤僑、利益保護等實用方面來講,大型運輸機是第一步。目前運-20已經開足馬力生產,從屢次曝光的衛星圖片來看,年產量或可達20架以上。這樣不出10年,中國空軍運輸機隊將會達到世界第二的水平,空軍的遠程快反能力將會得到徹底的改善。


    1314酒色